以军突入加沙核心区,停火谈判现转机,这场“死亡游戏”何时终结?
2025年7月21日,以色列的坦克部队首次进入加沙中部核心区域——代尔拜拉赫,这一举动标志着冲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加沙地区的87.8%的土地已被转化为战区,约210万名平民被困在仅占12%的“崩溃地带”内。在这片临近崩溃的土地上,生存所需的基本服务已经陷入瘫痪。与此同时,在卡塔尔的调解下,停火谈判却意外地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以色列军队是否从“费城走廊”撤军的问题上,首次表现出让步的迹象。军事分析专家认为,这场冲突已经呈现出“边打边谈”的典型不对称战争特征——一方面,地面攻势和人道危机同步升级;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制裁压力和以色列的军事支持将直接决定冲突的最终走向。
战术层面:巷战与“蚂蚁战术”的消耗战
以色列军队对代尔拜拉赫的突袭,目标是切断哈马斯在南北方向上的联系,并试图通过军事压力迫使哈马斯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此次行动中,以军摧毁了8座民宅和3座清真寺,并控制了城区的南部和东部。然而,哈马斯并未被轻易击退,利用其复杂的地下隧道网络(即“蚂蚁战术”),发动了强烈的反击,导致战局陷入胶着。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以色列在装备和情报方面占有优势,但城市巷战却极大削弱了其火力效能。哈马斯凭借游击战术和坚固的地下设施,具备了相对持久的消耗能力。更为严峻的是,以色列军队将世卫组织仓库和医疗设施列为打击目标,导致加沙的人道救援体系几乎陷入崩溃状态。这样一种“窒息战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敌方后勤支持,但却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进一步加剧了外交舆论的压力。
停火博弈:内塔尼亚胡的“时间换空间”策略
在多哈进行的停火谈判中,最大的突破点是以色列军队可能会从加沙南部的部分区域撤出,并将部队撤回边境“安全区”。然而,专家认为这一让步实际上是内塔尼胡的“缓兵之计”。一方面,极右翼的政治盟友要求实施“永久占领加沙”,这些压力迫使以色列政府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迫使内塔尼亚胡必须在议会休会期(7月27日开始)之前争取一定的外交喘息期。据以色列媒体透露,即使在停火协议达成后,以军可能会像3月时一样,在短暂的停战后重启军事行动。与此同时,哈马斯也面临艰难的抉择:接受短期停火以获得国际援助,还是坚持要求实现永久性停火而可能承受更为猛烈的军事打击。
国际角力:从“滴灌援助”到“武器禁运”的撕裂
冲突的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28国联合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的封锁政策,认为其“滴灌式援助”导致了近千名平民死亡,并呼吁立即实现停火。与此同时,海牙集团(包括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8国)推动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并要求国际刑事法院执行逮捕令。而在另一边,美国则向以色列部署了反导系统,并派遣了百名士兵援助。特朗普政府的“清空加沙”言论也进一步加剧了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军事专家警告称,如果美国和以色列继续走“军事解决”的道路,冲突有可能会蔓延到黎巴嫩的真主党和也门的胡塞武装,进而导致整个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和动荡。
背景与展望:奥斯陆协议的幽灵与“两国方案”的消亡
当前的僵局可以追溯到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该协议未能解决许多核心议题,如领土划分和难民回归权,最终导致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治理合法性严重受损。目前,以色列方面提出的加沙“自愿迁移”计划被埃及和沙特等国强烈谴责为“强制驱逐”,这可能会彻底瓦解巴勒斯坦建立国的基础。虽然短期内的停火可能会暂时缓解加沙的人道灾难,但如果无法解决以色列的安全需求和巴勒斯坦生存权之间的矛盾,未来的和平进程依然难以实现。更重要的是,美国偏向以色列的外交立场也让局势更加复杂,而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之间的权力博弈,也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结语:死亡倒计时下的微弱曙光
代尔拜拉赫的炮火与多哈谈判桌之间的对立,成为了巴以冲突最残酷的隐喻。多数军事专家认为,是否能够达成停火协议,取决于未来72小时内以色列是否会扩大攻势,以及哈马斯是否能接受“分阶段释放人质”的条件。然而,在5.9万名死者(根据加沙数据)和87.8%的废墟之上,任何临时的停火都只是下一轮冲突的间歇。要彻底终结这场持续了21个月的冲突,唯有国际社会的统一施压,迫使双方回到“两国方案”的框架下,才可能带来长期的和平与稳定。这场被称为21世纪最血腥的“死亡游戏”依旧在继续,且没有尽头的迹象。